網頁

2019年11月9日 星期六

夢與意識投射第十七章之二

夢與意識投射第十七章之二

過年期間都是假的,是意識加速

期待有分兩個一個是對自己的,一個是對別人的,那對別人的你也不是那麼好操縱,另外一個你也可以去問自己是不是真的那麼想做?如果是我想做的,那我做的那個當下我就可以去理解到那個行動的本身就是為我想做。所以別人如果沒有回饋我大概不會覺得那麼受傷,但是有回饋當然更好。

如果對別人的回饋有那麼的期待,那麼那個行動的本身並不是那麼純粹的是為了我自己。那個其實並不是我當下最想做的行動,而是我付出的比我當下想要做的還更多一點,那個更多一點是我希望可以從對方彈回來。所以那個變得是有一點對不起自己,你在那個當下有一點對不起自己,所以當別人的身上沒有彈回來的時候,引起的那個不舒服或不滿其實不是他給你的,而是你對不起你自己而產生的。

對方可以做任何的表達,但是我遇到而起的反應那是我的。

你就是不相信你自己,所以你覺得這樣子不好。回到你講的:「凡事都感恩。」可以啦!而且你要相信有一天你會很自動地想要感恩,^_^你不需要把它變成一個形式!像我都會講說不管父母講什麼,我們都把當作是愛我們的。那如果你已經夠成熟,記住!是如果你已經夠成熟!而不是「你假裝」你已經夠成熟!不是行動上的成熟,而是你已經自覺夠成熟,有那個自發,父母親講的話你有三個步驟:「感恩,安心,做自己!」

6如果你的成熟度還不夠呢?前面兩個就不用了,就做自己就好了。他是兩個不同層次的事情,不是所有當兒子女兒的都有那個能耐啦,在那個事情的當下,在那個不同意的當下,對父母感恩。去iPhone我的心,對不對?所以如果前面兩個做不到那就做不到啊!可是你講的那個部分就變得有點像是「我們一定要感恩!」,那就變成是用做的啦!

7做得到當然很好代表你有那個成熟度,本質上了解他們是愛我們的,所以你感恩。我了解到他本質上是愛我的,所以我去安他的心,那也要夠有智慧、夠成熟呀!在那個當下你還做不到,就不用勉強,你就做你自己,做你自己做得到的就好。

8「凡事要感恩善行這句話為什麼會出現?我們可以去想像當初他出現的時候只是做一個提醒,提醒事件的本質,而不是形式。而是你理解之後自然會有的自發性的反應,要不然凡事要感恩、要感恩,就像拿香跟著拜一樣。他們可能是想藉著行動上的形式看能不能影響自己的心性?可是很多到最後都變成形式而已。如果你可以搭配了解那個背後的知識,那那個形式就會變得不一樣。

9不是那個行動的問題,而是對那個行動背後的本質沒有了解而且採取行動的話,他就變成一個很薄的形式,沒有意義。

10我姪女說他每天補習很不快樂,我就回頭跟我妹講說為!你女兒說她不快樂。我妹就說不快樂有什麼了不起?我也不快樂呀!去!去補習!賽斯在這邊對珍講說你父親有他的問題,不是在對珍講說你沒有去處理你爸的問題,他是忽略了這個問題(爸爸有他自己要煩惱的問題),他把爸爸當作一個客觀地、成熟的對象.我想很多人誤會以為說這是賽斯講的話,那是不是親人的問題我都要去解決?不是喔!!

11嚴格來講不是改寫,而是重新經驗另外一個可能性。蘇說我發現我回到過去的臥房,而我父親又在那邊抱怨,我發現他們的問題對他們來講有多麼重要?我露一個笑容,並送給他們一個溫暖的想法。我記起了另一個可能性,我自己沒有生氣,反而送給了我父親一個健康寧靜情緒,所以你看當我們有意識經歷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就會變得不太一樣。

12你不是去改變現在的你,也不是去改變過去的你,而是你知道在某一個過去特殊的點裡面它本身就有幾百萬種的可能性跟選擇,你是從哪一點走出另外一條可能性的道路。你那個生病的你還是在,只是以你的角度來講變成一個可能性的潛藏的你的自己。你有一個健康的自己動強烈的聚焦在某一個時刻突破官方的實相而成為現在替代的焦點。

13你們會有覺察,會有改變,某個程度來講也是體驗夠了。

夢與意識投射 22-13

夢與意識投射摘要https://drive.google.com/uc?export=view&id=1-baTQBxbCc7y_DSyeRjNArxUyBZuQ8gt
22-13

感覺到穩固並不是真的穩固而是我相信那個脈絡並且合乎那個預期的脈絡,有一個照步驟來,可是其實每個步驟每個步驟之間,當下之間其實互相沒有影響。這樣才有當下是威力之點,如果你每一個步驟每一個步驟都要接著前一個,那到底有沒有所謂的那個脈絡?其實沒有,除非你相信有。比如說吃完優格,碗一定要放桌上。一定嗎?不一定!



如果要談真正的目標,所有的目標都在這個大目標之下,就是「認識自己」。創造實相是一個工具,他不是一個目的。知道你是什麼而不是你要成為什麼。
你以為你沒有要到,可是其實你也要到了,你要的是認識你自己,不管是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所以不到你的目標,除非不知道你真正要目標是什麼?
你以為你的目標是賺很多錢,你以為你沒有達到,抱歉,其實你已經達到了。如果你沒有創造到你要的實相的時候,那你怎麼看?這才是重點。那個期待是假的,假裝有一個東西可以追尋,在追尋的過程中你是怎麼認識自己的?是失敗或成功,那個體驗是什麼?


所有的東西,所有的期待就某個程度應該說是最深的程度來講都是假議題。在那個過程中有做成也好,沒做成也罷,你都跟一切萬有一樣得到了「認識自己」。所有的合一都是從二元對立體驗的,說的和平都是從衝突中了解的,要不然活在伊甸園裡面就好。


當初我們學賽斯資料如果是為了解決痛苦就會變成這樣,才需要出戲,才需要淡定。
可是如果你從這個角度切入的話他其實只解決一半而已,讓自己平靜,讓自己有愛,讓自己怎麼樣。
可是如果進入一個更大的範疇,這一切本來就是應當的,該知道的體驗,並不是只有局限於淡定與進入出戲的過程,你本來就是應當要入戲。

所以這裡就會出現一個身心靈人士很大的問題,一直要處於淡定,一直要注意不亂,可是你仔細去想賽斯的觀念跟佛教剛好是相反的,在這裡我們之前就談一個是收,一個是放,所以你怎麼會遇到事情而不去亂搞呢?


我們不如果不要亂,那一切萬有就收回來就好了呀?如果有人認為我們可以達到麼某一個程度然後就永息,賽斯說對不起這不是我們要的,你在賽斯資料裡面找不到這樣的講法。


所謂的意外是你本來有一個信念脈絡,而這個真實的現象打破了你原來的慣性,所以這個時候你就知道「我一直是安全的」這是一個假象,「我一直是可以控制」的這是一個假象。我們被剝奪的其實是那個「想像」。


最近在澄清的東西,你知道那個東西但不代表你一定會在裡面,比如說你知道那個小偷,那個店家,那你一定會在裡面嗎?不一定呀!要出去這個房間的門只佔了10%,那你定會去撞牆嗎?統計的數字那個是給行政、給國家參考的,那不需要引用在個人的身上。


我沒有很厲害,我只是走出那個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