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

遊阿里山雜詠:蕃屋 作者:吳爾聰

簡評 對比平地族與原住民族,謙恭有名vs未開化的野蠻形象,似乎成為刻板印象

http://ipoem.nmtl.gov.tw/Topmenu/Topmenu_PoemSearchOverViewContent?CatID=1327

遊阿里山雜詠:蕃屋

作者:吳爾聰
2014 戰爭與災異/戰爭
矮屋1數間山谷中,穴居2不改古時風。高砂民族3號知禮,欲入公門4皆鞠躬。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句,選自《詩報》第84號,1934年7月1日第4版。阿里山位於臺灣嘉義縣,在地理上是屬於阿里山山脈主山脈的一部份。阿里山山脈北起自南投集集濁水溪南岸,南抵高雄燕巢雞冠山。阿里山的日出與雲海的美景名聞遐邇,山區大量種植櫻花與山竹,到了盛開季節,遍山花海美不勝收,每吸引成千上萬遊客上山游賞,成為聞名中外的自然景點。
阿里山原住民為「鄒族」,亦稱為「曹族」。而詩中談到「高砂」一詞,原是古日本對臺灣的稱呼,後來在日治時期,乃以「高砂族」稱呼「臺灣」。本詩為澎湖文人吳爾聰遊歷阿里山時,看見阿里山原住蕃民平時住矮屋、或穴居於山谷之中的原始生活景象,並以此相較於平地漢人恭敬有禮的模樣,成為一強烈的文化對比。
【作者】
吳爾聰(1872-1956),名睿智、號啟東,澎湖縣湖西鄉港底村人。於1921年任教於湖西公學校鼎彎分校,直到退休。由於深愛漢學文化,熱中詩吟與創作,退休後擔任西瀛吟社第四任社長,並擔任文石書院管理員。吳爾聰早年與陳文石曾投入澎湖漢學鴻儒陳梅峰門下,並與老師陳梅峰在1933年發起重刊《澎湖廳誌》,對於保存地方文獻貢獻卓著。後與陳文石集資興建「恩師樓」,以作為恩師陳梅峰晚年的寓所。
吳爾聰於1937-1939年曾任澎湖廳協議會員,1946年擔任澎湖縣參議會會長。臺灣在1950年實施地方自治,吳爾聰為提攜後進,謙辭一切選舉,歸隱鄉里,為臺灣地方自治選能舉才樹立典範。於1956年辭世,享年八十五歲。吳爾聰一生從事教育與政治工作,對於保存漢學文化與詩學傳統有傑出的貢獻。
【注釋】
  1. 矮屋:低小的屋子。
  2. 穴居:居住在洞穴之中。
  3. 高砂民族:原是古日本對臺灣的稱呼。日治時期,以「高砂族」稱呼「臺灣」。
  4. 公門:指官署。
【延伸閱讀】
  1. 孫元衡〈吼尾溪〉,《全臺詩》第壹冊。
  2. 莊長命〈蕃界偶成〉,《全臺詩》第貳拾冊。
  3. 黃守謙〈遊蕃山贈希隆翁有序〉,《全臺詩》第貳拾冊。
(陳鍾琇)

 
----------------------------
行政院文建會藝文部落格
http://blog.moc.gov.tw/blog/pilika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從不曾了解到 無條件的愛
才是至高無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