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

聞清廷亂耗感賦 作者:陳錫金


 簡評 與「悔教夫婿覓封侯」有異曲同工之妙
http://ipoem.nmtl.gov.tw/Topmenu/Topmenu_PoemSearchOverViewContent?CatID=1298

聞清廷亂耗感賦

作者:陳錫金
2014 戰爭與災異/戰爭
風潮廿紀1戰雲橫,北望觚稜2淚雨傾。遯世3我為樗4士,仰天誰是杞憂生5。清高玉宇6寒無限,破缺金甌7補不成。誤國千秋堪痛恨,醇王8滿漢過分明。(其一)

十年變政阨康梁9,君主權哀民主張。投筆有人爭逐鹿10,補牢無日返亡羊11。百城已失金湯固12,一錯何能鐵鑄償13。養士可憐成養寇,枉教留學到東洋。(其二)

【題解】
本組詩為七言律詩,收入《全臺詩》第拾捌冊。本詩應作於1908年,該年清廷頒布《欽定憲法大綱》,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成立代議會。同年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相繼去世,溥儀繼位,即宣統皇帝,其父載灃(醇親王)擔任監國攝政王。載灃因為反對袁世凱的新政措施,解除了袁所有職務,袁知時勢不祥,稱疾返回河南安陽,隱居遁世,在此期間韜光養晦,仍關心政事。本詩對於攝政王載灃多所批評,由於載灃不信任袁世凱,使得革命黨人有機會與袁世凱合作,形成革命大局。原本康、梁主張的君主立憲理想,將會被民主政治徹底取代,當初朝廷花大錢送年輕人出國學習,想要以夷制夷,反而助長民主意識,回頭消滅當初栽培他們的滿清政府。詩人對於為政者有失宏觀格局,不能洞觀時勢潮流,失去改革最佳時機 ,虛耗國家資源,感到惋惜。
【作者】
陳錫金(1867-1935),字基六,以字行,號式金,又號蟄村,晚號蟄翁,臺中清水人。臺灣縣生員,日治時嘗任高美區長及《臺灣新聞報》記者。亦擅中醫,有名於杏林。性好吟詠,1902年與林癡仙、幼春叔姪與賴悔之三人共結詩社,名曰「櫟社」,即首先加入,為創社九老之一。此後時參與詩社擊缽之吟。1926年六十歲時櫟社同仁特舉辦「椿壽會」以資祝嘏。1935年卒,年六十九。著有《鰲峰詩草》、《鐵崖詩鈔》。
【注釋】
  1. 廿紀:廿,音ㄋㄧㄢˋ,二十。二十世紀,1901年起,此指二十世紀初,為中國政局最黑暗的時期。
  2. 觚稜:音ㄍㄨ ㄌㄥˊ,殿堂上最高的地方。詩中所指流淚之人應為袁世凱,因為與攝政王載灃不合,而被解除職務,只能假想遙望清朝京城。
  3. 遯世:遯,音ㄉㄨㄣˋ,逃離。逃離人世,獨自隱居。此指袁世凱稱疾返回河南隱居避世,韜光養晦。
  4. 樗散:音ㄕㄨ ㄙㄢˇ,樗木材質粗鬆。比喻平庸無用之人,或自謙才能低下。
  5. 杞憂生:杞人憂天的人。
  6. 玉宇:華麗的宮殿。喻清朝皇帝所在地紫禁城。
  7. 金甌:甌,音ㄡ,盆、盂等瓦器。金製的小盆,比喻國土完整鞏固。
  8. 醇王:宣統皇帝的父親醇親王載灃(1883-1951),滿清最末三年,載灃為監國攝政王(1908-1911),握有實權,在辛亥革命時,代表清廷遜位,和平交出政權,後指責其子溥儀成立滿洲國,受到中華民國政府的肯定。1908年與漢人袁世凱不合,畏懼其勢力坐大,解除其職務,受到詩人的責難。
  9. 十年變政阨康梁:阨,音ㄜˋ,艱困。1898年戊戌政變,使得維新派首領康有為、梁啟超逃亡海外,不得歸國,十年之間,原本君主立憲的理想逐漸式微,被民主思潮徹底取代。
  10. 投筆有人爭逐鹿:投筆,指棄文從軍以衛國建功。逐鹿,指爭奪政權。此謂革命黨人,尤其是孫中山,棄醫從軍,推翻滿清的企圖最為明顯。
  11. 補牢無日返亡羊:補牢,喻犯錯後及時更正,尚能補救。無日,不久。亡羊,比喻捨棄當做的事,而使得本業受到損失,典出《莊子˙駢拇》。此謂投筆從戎的革命黨,推翻君主帝制後,取而代之的民主政治,將會為中國帶來更大的災難,比不推翻還糟糕。
  12. 金湯固:比喻防守嚴密,無懈可擊。此處金湯所指為北京紫禁城。
  13. 鑄償:鑄,釀成。償,代價。意謂載灃因為錯失重用袁世凱的機會,使得革命黨人有機可乘,最後終將斷送江山。
【延伸閱讀】
  1. 林朝崧〈感事〉三首之三,《無悶草堂詩存》。
  2. 陳梅峰〈遙和許允伯先生留別瑤韻〉之二,《全臺詩》第拾貳冊。
  3. 施士洁〈法蘭西國大革命歌〉,《全臺詩》第拾貳冊。
(王惠鈴)
----------------------------
行政院文建會藝文部落格
http://blog.moc.gov.tw/blog/pilika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從不曾了解到 無條件的愛
才是至高無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