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

POLO 教學助理成長工作坊-打敗風車的唐吉柯德~心靈的力量

POLO

教學助理成長工作坊-打敗風車的唐吉柯德~心靈的力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OchqRJ6UQA



打敗風車的唐吉柯德~心靈的力量 polo
東海大學98學年度上學期第四場TA教學成長工作坊於0105日於基礎科學館求真

一定是怎樣的生活方式他會比較快樂或者富足嗎? 比如說現在工作好像還是很難找, 633還是一樣打到了失業率6 那其他部分是3這樣子。 我有跟很多畢業的學生在談他們也發現說 畢業的薪水只剩下22000 比我17年前畢業的薪水還少, 那最近好像要提出一些方案。所以在這些政府對大家的善意也好、幫助也好, 沒有更大的幫助。 那最近我就跟我媽在談, 我媽就常常跟我講說你是家裡面花最多錢的人, 那現在我們最煩惱的人是你, 因為我一個月只賺不到三萬這樣子。 我就跟她講說,媽,妳要考慮一件事情,在台北生活花費比較高還是嘉義?我住嘉義這樣子, 然後他就說台北。 我就說你覺得普遍來講住在台北的人比較快樂還是嘉義? 他就說好像住在嘉義壓力比較輕一點, 對所以我就說好像表面上的繁華跟進步,人不會過得比較好。 好這個是空間
時間呢? 現在跟50年前100年前來比, 社會進步很多, 物質環境也進步很多, 大家生活好像應該更好對不對? 可是現在的人好像沒有比以前更安心, 反而是擔心生不出小孩或者沒有辦法養, 那可能你父母親的那一輩他們都養了四五個或五六個都有可能, 可是現在可能連1個都不想生。 說時間和空間上呈現來的進步好像並沒有讓人 活得更快樂, 那我就說這裡面一定有問題。 大家同意嗎? 所以心靈的力量是談到你如何面對核轉化目前的困境或狀況, 比如說專案就沒有了, 可能家裡就發生什麼事情, 可能遇上一些失業的狀況, 那到底他對你的意涵是什麼?

你能不能在這樣所謂的困境裡面獲得一種新的洞察跟反轉? 這不是想遇上風車一樣你只有被打敗的份, 這一兩百年來科學進步讓大家享受很多便利或者是驚奇, 甚至在另外一個世界 例如共產世界他們也認為 談到心靈的東西他覺得是人民的鴉片,對不對? 因為他腐蝕了「人民進步跟以科學辯證的方式去獲得最大的生產」是違背的。 所以他不希望人民有宗教或者宗教可能聚集然後威脅到政權, 所以我們會發現這樣的狀況裡面人民來到了物質或者外面的頂端也好 或者是盡頭, 很多事情好像不是物質的豐盛可以解決的。比如說最近打新流感的疫苗大家都有打嗎? 有沒有沒打的?ok!好! 哪有人打了死掉了, 你會問說 我是那百萬分之幾意外的部分所以我會怎麼樣, 那是單機率裡面的可是機率值對統計數值有意義, 對每一個個人來講其實不太有意義。 那個死了小孩的父母親先不用管他是不是因為新流感的疫苗而引起的, 可是人在面對這種狀況的時候你不會是只是需要物質的豐盛跟補充, 你就會變得快樂, 你可能得要去理解為什麼這件事情發生在我身上? 這件事情他只是一個機率發生在你身上, 曾經有一個人他就談到時候如果你說我的病是因為機率是因為基因是因為什麼什麼什麼… 那你乾脆告訴我我是被詛咒的好了。 其實沒有差別對不對? 代名詞上的差異而已。 如果你的病是因為基因那沒有辦法, 如果你的病是因為機率本來就因為百萬分之一沒有辦法, 本來就會有一兩個那怎樣怎樣就因為怎樣怎樣, 那個東西在公共衛生上、 在公衛裡面、 在預防醫學、在統計上 有他整體政策規劃的效益, 可是對每個個人來講沒有。

 所以你得要去想說我還可以用什麼方式去看待和理解這些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 常常很痛苦的時候我們都問一句為什麼是我? 尤其是當要追女生然後就被殺了好人卡, 然後有時候談戀愛被甩了你就問為什麼?他會講千百萬個理由, 你也不相信你還是會持續問。 所以科學發現的他的局限性, 然後人們會開始用一種身心靈的角度,我有沒有用更好的方式、好的方式來理解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 到底會發生這種事情真的是一種所謂的意外還是我有沒有可能也參與在裡面? 我有可能參與在裡面,我不是一個單純的所謂的受害者, 我記得很久之前在一篇報導裡面還是一場演講我忘記了, 依據科學家跟達賴喇嘛在對話, 對話的很多內容也很豐富很精彩, 其實達賴喇嘛是一個科學崇拜者,你們知道嗎? 他說如果他的教育跟科學有衝突的話他寧願相信科學。 那他到這個跟這群科學家在談的時候其實他講說 你們不能否認一個很根本的問題就是你們認為意識是發生在物質之後,你們是建立一個在這樣的假設之上, 開始了所有的探究, 開始了所有的建構。


他說沒有錯因為凡事都有一個假設然後你去研發看可不可行? 要去做一個發展的應用, 整個物質世界的建設來講或者進步來講,他一個很基礎的或者是基底的是建設在「 意識是建立在物質之上」 的假設所發展的, 那今天我問一個問題是那如果物質是由意識而來的呢? 如果物質是因著意識而存在的話, 那會不會有不一樣的另外一種發展出來的文明跟理解事務的方式?

POLO談生活與象徵性系統

引自如下

生活與象徵性系統
  心理機制展現在外在的生活現象或狀況其實是多變的。心理一直力求盡可能多的表現或具體化,從賽斯的觀念我們可以了解身體是心理的一面鏡子,但是可見的或身體的狀況並非就是代表什麼特定的心理問題。簡單來說,內心與外境並非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僵化答案。這種角度其實否定了心理求變與多樣性的本質。許多坊間的身心理的書籍或對身心理不夠了解的助人者,往往會武斷地告訴我們,什麼什麼狀況就是代表什麼。譬如說,生氣就是在求助、生病就是在討愛、或是藉由通靈來找答案等等,這實在是便宜行事,也大大地誤解了心理的本質。

  然而如果是這樣,那我們要如何從外在身體或情緒的痕跡去完全透視心理作動的本質意涵為何呢?身體(或是外境)的表現其實只是心理狀態的具體化表現之一,而且同一種現象不代表同樣的心靈或心理狀態。反之,相同的心理狀態或問題也不一定會創造出相同的身體狀況與事件。所以,要了解自己真正的心理狀態,是需要透過自我的探索過程,而不是按圖索驥,以期找到什麼病就是代表心理毛病的簡單答案。但是要如何做才能符合「自我探索」呢?我們需要了解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每一個狀況也都有它自己的脈絡跟理由。並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答案。所以,首先必須先揚棄一個蘿蔔一個坑的的制式答案。而由此也可以知道,多數的人其實從沒真正了解自己,因而呈現在處理自己的身體與情緒方面的表現,有時就會充滿矛盾與衝突。因此,了解自己其實是要透過自己來了解自己的狀況,而不是靠著一個專家來告訴你你怎麼了。尤其當這個專家或是導師以一個相當肯定的口吻告訴你一個明確而直接的答案時。所以,賽斯曾說小心那些有問必答的人。因此,心理諮商是透過進入個案的脈絡與定特的後設思想來協助個案,而不單單只是以自己的經驗法則硬要將對方納入自己的認知框架。雖然一般人確實習慣依賴外部的資訊做為支撐自己所謂的已知領域,進而避免讓自己涉入未知的恐懼。所以多數人還是較喜歡接受明確的「答案」,而不喜歡探詢問題的本質,進而思索、尋找連自己都不很確定的所謂「答案」。這也是一般人鮮少找尋諮詢的原。因為,我們總希望快速解決問題,而如果有一個「老師」或是「靈媒」、「算命」可以很快地告訴我們答案,我們的焦慮便會頓時減輕很多,而老師或是代言人也會很高興自己的權威再一次的被肯定。但是這不是自我探索的真相。這充其量只不過是共同限制性信念下的產物,並無法真正地改變個人的狀況或實相。

  更進一步從身心靈的觀點而言,物質世界或是自己的身體狀況其實是一種偽裝的系統,而實相只是象徵性地作為心理狀態的表達。因此,我們應該對自己做更多的觀察,或者說覺察自己的象徵性系統。心理不斷地尋求盡可能多的表現方式或具體化。它亟欲做各種創造與盡可能多的體驗,這是它的本質。所以,我們想了解自己的狀況就必須去知道自己的心理所習慣運用的象徵系統為何。就像解夢一樣,你需要用你自己特殊的象徵銀行與資料庫而不是一般通用的。所以,非自我探索取向的老師們提供的答案或是支持我們身心理成長的手法,它只是盡可能的符合這個象徵系統的詮釋,但不見得適用於每一個人!就算符合,也難以有個別化的深入。因此,想要了解這些切身象徵所代表的心理上意義,我們必須要「往內覺察」。這了解個象徵對自身而言是代表什麼意思,再從這些象徵中覺察到的意思,進一步去思索自己為何會這種感覺或感受,因而能更深入地去了解到此象徵對自己的意義,或是其背後的限制性信念。

  但是在自我覺察的過程中,我們要如何知道自己對這些象徵所詮釋或探索的意涵是「正確」的呢?或就是所謂的「正確答案」呢?這一開始可能是有些困難,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對自己的行為、思想與信念變化的觀察,你會漸漸發現自己是有一些特殊模式或習慣的創造。譬如說,你可能在觀察中發現每當你內心自我批判時,便會遭受到人際攻擊或胸悶;或是也有可能有意外之財的喜悅時,因著沒有安全感也會有遭受到人際攻擊或胸悶。當然,這些例子不需要被當成教條。所以,你也可以理解相同可見的狀況並不一定會代表相同的心靈或心理狀態。而另一個較簡便的方式是自由聯想、隨性地猜測這個象徵性的狀況代表的意義。它通常也可以給你不錯的自我探索的起頭或是一個驚訝的發現。當然,在這些自我探索的過程中若有困難也可以到諮商中心找心理師或輔導老師協助自我覺察

POLO談我們不在一起,好嗎?

原始簡報檔
BY 羅崇誠老師
http://my.stust.edu.tw/sysdata/22/7622/doc/a36c2db1b57719d7/attach/96558.ppt

摘要
*我們已經成熟到能面對每個當下,而不需要設立一個「規則」來綁住自己。
*防範於未然VS.吸引力法則
每一個戀情都是新的,無需預設立場



*我們會先遇到既有的自己,然後再開創新的自己。
*分手理由是不存在的。
*愛情是一個體驗的而非擁有的過程。
*有效的行動是跟信念走的,或許想分手的人是你,只是你還未覺察。


*畫面很難看、心靈很雀躍!

*痛苦是靈魂讓自我體驗喜悅的方式。
*情愛牽扯是為了學習與挑戰而設局。
*成熟就是撤回投射、接納現狀,築夢踏實。
*愛與不愛,愛都在。

*注意分手暴力與性騷擾議題。
*與情緒共處,不急著變好。
*理解分手的原始,瞭解信念創造實相。
*重新詮釋分手事件,開創新的生活。

polo談如何克服阻礙


    
   凡是我們認為是真實的就可以享受或構成阻礙。如果妳認為妳真的有錢,你就可以享受它!但妳如果認為妳真的沒有錢,它就變成阻礙。意思是說如果妳認定那個事情是真實的,妳就會把它當成真實的來處理。因為妳很認真的處理它。可是如果妳知道它是不存在的,就像玩繞圈圈的遊戲或是角色扮演的劇情裡,我們知道那是假裝的,雖然裝的很像。很清楚地,你只要靜下來想,你教會知道這些都並不存在。但是我們好像把它認為是存在。我們要活得像存在一樣,我們覺得存在的時侯,它就變得真實了。它並不存在,但是入戲時感受卻是真實的。
    
   
因此,在面臨困境時如果妳知道它是功能性的,那它的阻礙對妳來說就會是透明性的、可穿透的。妳就是可以看穿,就是可以穿越,就沒有阻礙。一般而言,我們覺得是真實的情況,往往不似我們認為的那麼真實。大部分只是我們的意念建構而成的!只是我們的感官也感知這樣(通常是想法),而認為這就是真實的。可是當我們不固著功能,這些情況就不是會真實的,它也就成不了阻礙。
    
   就一般來說,我們如果覺得某一件事是怎樣有阻礙,所以我便不能完成我的目標。其實真正的作法並不是把障礙物移掉。因為妳把障礙物移掉其實是把它當真實的存在在處理。如果有什麼東西是真實的,它就成阻礙了,或者妳也可以利用它。阻礙跟利用其實是同一件事情!這裡主要是在強調那種「當真」的觀念。我們在網路上看見網友們的筆戰時,我們最常聽到一句話就是:『誰認真,誰就輸了!』。 
    
   就主觀認為是我們遭遇到負面情況來說也是一樣。那裡有真實,那裡就有阻礙。在較小的小孩子的觀察我們會發現,小朋友跟本不會看到阻礙,他只看到目標。而這就像是一些身心靈學派會提到的:結果先確定,方法自然來。目標先看到,你跟本不用去想方法,因為方法是對應在處理這件事上,也就是說你的心裡確定了一個方向、一個結果,心裡已經穩定了,就是要那個方向,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台語有一句話很好叫做「便看」。兵來將擋水來土淹,不需要一直擔心過程中的重重阻礙。小朋友要到前面拿他的玩具,他中間沒有什麼阻礙,他就衝過去,要不然就把它撞倒或撥開。他跟本不會想到有什麼阻礙。他就是想要就對了。所以,結果先確定也是有點異曲同工之妙。
    
   結果先確定的概念會幫妳去否定了妳限制性信念中所產生的真實(阻礙)。而那些真實都是妳的信念所形成的,所以在妳跟妳的目標之間的真實是由妳的信念創造實相所產生的。當妳的信念改變了,妳相信那不是真實的。而是我創造出來的投射,創造出來的幻相,妳就不是去找方法把這些阻礙排除,而是改變信念!
    
   至於信念的改變,則需要對自己有更多的了解。新時代賽斯觀念中提出信念的改變有三個步驟:首先,你要針對那個你想要改變的信念,生出一種與該信念所引起的情緒相反的情緒,此外,你要把自己的想像力轉到與受該信念所控制的想像力相反的方向上。同時,你有意地向自己擔保,那個不令人滿意的信念只是對於現實的一個概念,而非現實本身的一面。 
   
   因為一個人的概念其實是受了情緒與想像的左右,以及被加強或被否定。因此就像前面提到的,我們可以向小朋友學習。以一種遊戲的態度有意的「玩」自己的意識心,就像孩子玩遊戲一樣,在其中我們有一陣子完全忽略所謂的現實的阻礙,而「假裝」你真心想要的才是真的。賽斯曾舉過幾個經典例子,可以讓我們知道如何真實地操作這樣的論述。他說如果你覺得你很窮,你便可以刻意地假裝在財務上你已經擁有所有你需要的一切事物。並且去想像一下你要怎樣用你的這些錢。而如果你有病痛,便好玩地想像自己無病一身輕,並想像你正在做你想做的事。如果你不善社交技巧,那就想像你自己能輕易地那樣做。如果你認為日子灰暗且無意義,那麼就去想像自己過得既充實又愉快。但是他也提醒我們,就如那些不令人滿意的信念要花上一段時間才會具體顯現在你生活中,所以你可能要等一會兒才看得見實際的結果。(諮商輔導中心 羅崇誠)


http://admin2.yuntech.edu.tw/~aae/aae/epaper/328/F1-02.html?id=328&sec=6&page=2

11年前 polo老師的講座 不過似乎無法按線上收看 有點可惜

人不輕狂枉少年-跟隨你的衝動

講  者:羅崇誠
講座日期:2007 年 05 月 15 日(星期二) 15:10 至 16:30
講座類別: 》
軟能力別:創新 
光碟借閱:線上收看
演講地點:啟垣廳

內容簡介

個人學經歷程:一個返俗和尚的心靈政治之旅
弱勢邊陲與異國文化的洗禮。
跟隨衝動的可行性與價值。
生命意義之追尋:我找到了!

講者簡介

1990出家 / 返俗
1991-1995搞學運團體(黑森林工作室)兼念中興應用數學系
1996-1998 望春風地下電台新聞主播/建國黨黨工
1999-2001 遊歷英倫三年順便念社會心理學碩士
2001-2007 研究賽斯資料擔任賽斯學派心靈輔導師
雲科、東海、勤益輔導老師


Plurk

Facebook 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