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佛法觀照EQ
情緒是我們對外在事物的反應,想要去除不好的情緒滓滓就要從「心存正念」開始,我們的煩惱、不如意、不知足、小心眼、負面想法都是從「念」開端的, 念即心念。時時刻刻心存正念,不讓惡毒的非正面思想充斥心靈,一但警覺自已的負面情緒正要發作,馬上當機立斷調整自已的心念,心念正確則事事如意,再加上佛法的「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四無量心的念,圓滿自已,也如意眾生。既無受害者何來治癒之說?即便你我的情緒果真一時失控也能自覺自知、自我調癒。再者,時間會耗損人的生命,讓亂發脾氣的多餘力氣、時間去做更有意義的事豈非更好?
當然,調癒情緒不是指禁止發洩人的「生氣」、「怒氣」、「脾氣」、「怨氣」,適度地表達自已的感受並心存正念、自我警惕地觀照自我身心的行為與觀點,倘若因鑽牛角尖、胡思亂想而暗自傷神或產生負面情緒甚至是自傷的話,我們必需集中精神、專一心思來觀察、分析、認清自我,
我們必須要有一份正確的觀念——人的身軀實在沒有什麼值得跟人計較,那麼因為計較,因為不能容忍,因為不能退讓,因為爭名奪利,因為執著於悲情苦痛而產生情緒的失調,可借由佛法中的『觀身不淨』、『色身猶為載道器』、『身懷寶藏不相識』、『轉污染為清淨』來治理。明白肉身的我,軀體的我,在合理範圍下的生理需求外何必為了芝麻小事破口大罵、爭執不休?就算我們不以私利為出發點卻還招人非議,「問心無愧」就好了,何必深陷於懊惱、悔恨、苦楚、疑悶、不滿、怨懟等負面情緒當中無法自拔呢?再者,一當感到斤斤計較、自艾自憐或沉淪傷痛、怨天尤人、自責自卑、「貪」「嗔」「痴」「慢」「疑」的話,馬上收攝心思,觀照自已身心,存著一份『無常觀』,我的這個身軀既然是污穢不堪的,我到底
在氣、恨、悲、煩、愁、怒些什麼?
當我們身陷於「人是我非」的情緒波動當中,因此做出令人不高興或怨恨的憾事時,趕緊自我警惕,了解此身是不淨之物,既然不潔淨,何必為它計較?何必因而情緒跟隨著波動?倒不如將此身軀做些利人利已的功德。還有以『平常心』、『平等心』讓不好的情緒種子消失,我若有平常心,無論我遇到任何環境,不論我遭到任何挫折,我都能安然自在,無入而不自得,不隨著日常生活的一切變動而「起舞」。
我在世,卻不屬世!外界的影響如同水面波紋,而非翻天巨浪。看著情緒的發生,不排斥,不隱瞞,不躲藏,不否認,就只是看著它!觀照它!看透它!如果你我不能擁抱憂傷,又怎能放下它?試著與負面的情緒和平相處,不要嘗試趕走它,那只會適得其反。靜觀,禪坐,冥想都可以,也不假意容忍那只會引來更大的「情緒爆發危機」,與它溫和共處,承認負面情緒的存在卻不執著,就只是靜靜地看著它,久而久之,我們會發現,過去的我們是在作繭自縛呀! 佛陀說:『眾生之苦就是從欲所生;因欲生憂,因憂生怖。』由於有欲望所以生憂愁,有憂愁的情緒,緊接著起恐怖驚惶之心情,怕『求不能得』。就算得到也患得患失、樂極生悲。甚至還有苦受、樂受、喜受、憂受及中受。又何必作繭自縛?
----------------------------
行政院文建會藝文部落格
http://blog.cca.gov.tw/blog/pilika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從不曾了解到 無條件的愛
才是至高無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