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

台德文化資產保存政策與技術國際研討會

活動名稱:
  台德文化資產保存政策與技術國際研討會
活動時間:
  第一場:傳統建築的工藝精神
  時間:2013年11月15日(週五)
  地點: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所所館階梯教室
  第二場:台德經驗的交會
  時間:2013年11月17日(週日)
  地點: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台南市)地下1樓國際會議廳
  第三場:生活古蹟的概念與實踐
  時間:2013年11月19日(週二)
  地點:台中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TADA)衡道堂
活動內容:
  攻錯於他山之石,德國經歷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重建計劃後,一直到1970年代初才開始文化資產保存事業的專業化與制度化。在此之前,許多具有歷史意義與保存價值的「準古蹟」弔詭地在重建經費的大量挹注與現代化的推動下永久消失。
  不過,在1970年代,當德國處於一個傳統技藝流失,新的修復技藝還沒有補上的歷史斷層中,卻能夠透過制度化與專業化的過程來建構古蹟保護的事業;在古蹟的調查研究、發掘、維護、修復、利用等工作中,重新再建立起維繫社會穩固的「工匠階層」傳統,不僅在知識、文化資產,也在社會經濟上以創造市場來維繫古蹟建築的存續。所以,文化資產中的古蹟建築不僅在城市與鄉村歷史的延續 上呈現不同階段的技術訓練與變革,展示出文化流程中具有標的意義的價值,發揮對未來發展趨勢的影響力,同時也在房地產市場上成為另類流行趨勢。
  在「文化公民權運動宣言」中,「建立一個基於文化與審美認知的公民共同體社會」是運動的最終理想,這也是現行文資法中規定在主管機關予以輔導及協助下,「私有文化資產應由所有人、使用人或管理人管理維護」的重要社會條件。因此,德國古蹟保存從1970年代開始發展出的脈絡,其在制度/專業與市場經濟/傳統文化的結合所建構出的社會基礎,是古蹟保存事業得以維繫的基本條件。因此,德國在1970年代開始對古蹟保存重要性的「領悟」與做法,不僅是一個著重歷史經驗的研究題目,也可以對台灣「文化公民權」的推動提供相當的建議。
  在 全球氣候變遷影響下,自然風土建築工法的研究與實踐也成為學界與實務界共同體認的課題。本校建築藝術研究所透過社團法人台灣汗得文化協會邀請到德國二位在公部門工作長達二十年的學者提供文資保存政策面的介紹,同時也邀請兩位經國家認証的自然塗裝專業匠師來帶領本地的相關人士共同學習。期待透過國際間的交流,拓展國內對生活古蹟概念的新思維以及打開自然工法的新視野。
  11月11~14日由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社團法人台灣汗得文化協會、水牛建築師事務所於臺南藝術大學校園及大崎、土溝地區合辦為期四天的「工藝精神在自然塗料中的復興系列活動─工作營」,由德國專業匠師指導學員透過實地操作,傳承古老配方的自然塗料施作技法與工藝經驗,一 方面能夠驗證、厚實學員的知識基礎,一方面也能為文化古蹟修復、社區營造等所需應用之環境色彩與塗料運用注入新的思考活力。
  本研討會則延續前工作營的宗旨, 於11月15日(五)在臺南藝術大學、17日(日)在台南市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及19日(二)在台中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TADA),以「台德文化資產保存政策與技術」為主題,舉辦三場研討活動。來自德國的匠師、古蹟保護官與聚落/文化景觀專家,將與國人共同針對古蹟保存政策、古蹟保存工法、文化景觀保存制度及呈現工藝精神的傳統工法與材料進行交流討論。期望學界及實務界能一同來探討台灣珍貴歷史建築的未來,達到教育與推廣之理念。
學者名單:
邱上嘉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教授兼系主任
曾旭正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 所長
曾信傑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與古物修護研究所助理教授
林春美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與古物修護研究所副教授
楊凱成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副教授
張玉璜 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林曉薇 中原大學建築學系助理教授 
林豐澤 彰化縣、雲林縣景觀總顧問
李謁政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陳啟仁 國立高雄大學創意設計與建築系副教授
關華山 東海大學建築學系教授
劉銓芝 雲林縣政府文化處處長
吳秉聲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陳柏年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陳永興 水牛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韋仁正 汗得文化協會 執行長
Dr. Bettina Heine-Hippler
現職:德國北萊茵-威斯法倫邦威斯法倫區古蹟保護、地景與建築文化局
重要學經歷:荷蘭Delft大學生存環境規劃學博士。1991年起於德國北萊茵-威斯法倫邦威斯法倫區古蹟保護、地景與建築文化局工作。 結合生活、經費、人情與文資保護的考量為專業特色,曾監管上萬件古蹟修復的實際案例。
新近研究成果專注於德國魯爾區兩百年來地景變化、文資保護與城鄉開發的影響與規範。
Dr. Hubertus Michels
現職:德國北萊茵-威斯法倫邦威斯法倫區露天博物館
重要學經歷:德國明斯特大學人類、民族、藝術史博士。
德國北來茵-威斯法倫邦技職學校歷史建築與居住生活講師、古蹟修護指導員
德國北萊茵-威斯法倫邦威斯法倫區露天博物館,地景、建築與生活文化古蹟負責人。工作內容包含結合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職教育來進行生活古蹟保存的工作,也在與業主、社區的實務溝通上,具有豐富與成功的經驗。
Martin Kraempfer
現職:白堊紀社會企業大漢堡區負責人匠師與專業講師
重要學經歷:德國漢堡大學社會學碩士。1988 年首次接觸 Gert Ziesemann(白堊紀創始人)決心投身天然塗料界。完成漢堡塗料技術產業公會兩年半的技職業、工業與行政環保顧問課程訓練,現在是白堊紀大漢堡區的負責人。

Ulrich Bettentrup
現職:白堊紀社會企業國家資格匠師
重要學經歷:通過德國國家資格檢定的塗料施作專業匠師,在古蹟修復與施作教學上,享有盛名。
開放名額:100人/場
活動費用:無
活動網址:http://naturetraditional.blogspot.tw/
報名方式:登入報名系統並填寫資料即可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2013/11/14,如額滿即提前截止報名
指導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主辦單位: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聯絡人:曾旭正副教授;電話 06-6930100#2291)
承辦單位: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聯絡人:王貞怡約用助理;電話:06-6930100#2291)
協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汗得文化協會、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
地  址:台南市官田區大崎里66號建築藝術研究所
連絡電話:(06) 693-0100轉2291 / 0922863640
信箱:pudding1119@hotmail.com
備註:為響應環保,請自行攜帶杯子、餐具
*必填

    第一場:傳統建築的工藝精神

    無標題圖片

    第二場:台德經驗的交會

    無標題圖片

    第三場:生活古蹟的概念與實踐

    無標題圖片
    這是必填問題
 
----------------------------
行政院文建會藝文部落格
http://blog.cca.gov.tw/blog/pilika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從不曾了解到 無條件的愛
才是至高無上的力量

Plurk

Facebook 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