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5日 星期六

《揭開日常生活中精神虐待的真相-冷暴力》佳句摘要

 

《揭開日常生活中精神虐待的真相-冷暴力》

瑪麗法蘭絲.伊里戈揚著 顧淑馨譯 商周出版

目錄

推薦文

真正的強,隱藏在溫柔之中

精神虐是新的大罪

聽見嘆息,更看見希望

冷暴力其實應該是熱議題

導言

第一部    解析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虐待

第一章 見於私人生活的精神虐待

第二章 見於職場的精神虐待

第二部    精神虐待式關係與當事者

第三章 精神虐待的誘惑期

第四章 精神虐待關係中的溝通

第五章 精神虐待的其他階段

第六章 施虐者

第七章 受害者

第三部    精神虐待的後遺症與責任承擔

第八章 失去行動力階段的後果

第九章 長期後果

第十章 針對夫妻與家庭的實用建議

第十一章 針對職場的實用建議

第十二章 心理上的主動應對

結論

 

 

 

 

 

 

 

 

 

 

 

 

 

△至於自卑情結,乃是人們研究受害者學後的發現。加害者都有一種傾向,他們為了合理化自已的加害,都會反向的倒果為因,讓被害者覺得自已是下等的族類,他們的被害是罪有應得。

 

△軟暴力沒有動刀動槍和拳頭相向,看起來斯文多後,它卻是換了另外的工具對人造成傷害,包括精神歧視、精神羞辱和虐待等。它透過語言和動作,對人的心靈進行凌遲,使人徬徨無援,最後甚至可自我懷疑、自我否定和自棄。

 

△雖然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但冷暴力加害者的可憐之處絕不足以平衡其可惡之處,加害者的可惡、殘忍與無情的深層心理病態,固然有其童年慘痛傷害遭遇的原因,卻絕非受害者靠關懷、接納或誠心溝通即可化解,反倒是受害者試圖以個人之力調解與加害者關係的舉動,更可能讓冷暴力的傷害加劇。

 

△精神虐待的關係中必須有過於忍讓的伴侶才能發展下去。

 

△不再畏懼施虐者,不隨著他起舞,她就能夠脫身,並阻絕他的攻擊力。

 

△在某些家庭,沒有愛是一種系統化的虐待,重擊著孩子,使他生不如死。那不僅是缺乏愛,更是有計畫的暴力,孩子不但要忍受,還會內化,以致把加諸自身的暴力,轉為自我傷害的行為。

 

△隱性亂倫:母親向十二歲的女兒訴說,丈夫有那些性方面的缺點,並拿他的性特徵與她過往情人比較。父親要女兒固定當他的不在場證人,在他與情婦幽會時,要女兒陪著並在車子裡等待。

 

△精神虐待的宰制是暗地裡進行,不會公開承認,並經常披著溫文、仁慈的外衣。被害者受虐卻不自知,有時甚至以為控制權在自已手中。

 

△受害者被指為有被虐待狂傾向,想要被征服,這種說法施虐者立刻拿來利用:「是他/她喜歡且想要被虐待。」施虐者比受害者更了解他的感受:「我那樣對待他是因為他/她太愛了。」

 

△理想的受虐者是有良心又天性愛責怪自已的人。

 

△為了擺脫虐待式操弄,受害者想盡量坦誠並為自已辯護。當真誠者對多疑者開誠布公,通常是後者占上風。受害者把其行為的鎖鑰交給對方,只會使加害者更看不起他。

 

△受害人會傾向於愈來愈客氣且退讓。他心存幻想,以為恨意會融化為愛與友好。可惜他沒有那麼幸運,因為對施虐者愈寬大,受害人就會被虐待得愈慘。好心相待以及轉過另一側的臉(給對方打),反而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受害人的道德層次,自然又會激起暴力相向。要是受害人因此懷恨在心,施虐者還會高興。這正好應驗他所說:「不是我恨他/她,是他/她恨我。」

 

△為了自心理上對抗虐行,支持是不可或缺的。有時只要有一個人表達信任,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便能使受害人重獲信心。

 

△一個人必須心理健全才能保護自已,而不至於處於劣勢。建議受害者盡量表現出不在意,保持微笑並幽默的回應,不要冷言冷語或語帶嘲諷。你必須把持得住,不要加入施虐者的遊戲。讓施虐者說他想說的話,自已則保持冷靜鎮定,同時記下所有的虐行以便為將來的辯護做好準備。

 

★傳統心理治療鼓勵病人,為自已的人生問題負更多的責任,然而在這些案例中,你必須幫助受害人為其創傷負較少的責任。僅著重於內在心理的療法,會鼓勵被害人沉浸於抑鬱及內疚的狀態中,並過度檢視受虐情況,使他更加覺得應為兩人所涉及的過程負責。

 

△施虐者能夠成功的凌駕他,正是利用他信守的基本原則:為人奉獻、認真工作及誠實無欺。

 

△明確認定虐行,帶有隱含指控及譴責的道德意味,因此許多治𤷈師寧可不這麼做。他們偏向抽象的討論虐待關係,不要去指明施虐者和受害人。結果是留下受害人獨自面對自已的罪惡感,無從擺脫致命的虐待過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從不曾了解到 無條件的愛
才是至高無上的力量

Plurk

Facebook 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