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whoiam (胡愛晏) 看板: TaichungBun
標題: [遊記] 台中中友百貨中日當代木雕展2012年8-9月
時間: Fri Aug 24 20:57:47 2012
日期 八月十五到九月十九
地點 台中中友百貨B棟2樓時尚藝廊
主題 中日當代木雕展
雕塑家 王志文、吉田敦等
圖片來源 http://www.chungyo.com.tw/floor/floor_9.asp
心得:講到木雕展就先想到三義,此次參展作品因考量可能有版權問題,故不便於當場
錄影、拍照上傳,只能引用官網的介紹圖片。不過其中最有感覺的木雕作品竟不在少數
,例如王志文先生刻的王子,是一個小王子般的嬰幼孩靜靜躺在床上,他不用眼神也不
用過多的裝飾,選了一個最適合木雕的主題,「睡」。像是隨時可以醒來可是當「觀者」
在靜觀的時侯又百分百確定他不可能張開眼,卻又隱隱約約感到靜閉的眼皮下似有若干的
睡夢在跳動著,恍神之間,你彷彿真的感受到了眼底的微動。很有精神,不是指的動態的
展現而是以靜示動,就像是預告下一秒他將會如同小王子般活力四射,就在睡醒的那一剎
那之間,他會哭、會叫、會笑、會找媽媽一樣。
非常的傳神,緊緊吸引住人們的目光,明明是再也無法增一分或少一分的靜態作品,不像
裝置藝術還可以重拆重作,不像影片可以修改、重播,不像戲劇可以排演、重來,不像漫
畫可以有文字框和對話,不像行動劇有臨場感和互動感。看來明明是最沒有生氣、最凍結
作家創作力、最限制住可能發展性的藝術形式,偏偏蘊含如此飽滿的形象力。像是元初太
一的誕生之子,像是家中幼嬰熟睡的「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又像是你我曾經很熟悉
很熟悉可是又不可能站在第三者角度觀看的「自身幼時睡眠狀態」的反射,也或者有人急
急走過,也有人像我一樣促足停留。旁邊的包包、琳瑯滿目的百貨並沒有比這小男孩的神
情更吸引我,就好像真的有人睡在那邊,你一點也不懷疑那不過是穿上了木色童衣的小孩
童。就是這麼的神奇,又這麼的逼真動人。簡直像子宮的外化、孕育的階段化。
再來一件也是王志文先生的作品,是一個小孩子要脫衣,可是將脫未脫的形象。很像以前
聽過的一個機智問答,有個女生跨在門的內外,她既不在門檻上,也不在門外或門內,她
的雙腳就恰恰同時在門的內外兩側,然後她轉頭考考你,她是要走進來還是走出去?這個
答案很明顯取決在於發問者,沒有人可以預料下一秒鐘,也沒有人可以左右他人的決定除
非被決定者同意。就像是禪師被頑童逼問他手中握著的幼鳥,下一秒是死是活?大師笑答
生死之間,緊鬆之際,自由與否,端在汝心。
那麼,這個穿衣脫衣的木雕男孩,是不是作者企圖告訴我們每個人從這展覽得到的都是由
自已的體會、自已的心所下「決定」的,甚至自已可以推番前一刻的猜想或感觸,沒有什
麼對與錯。睡著的木男孩可能真的永遠睡著了卻也永恆活在讀者與刻者的心中,甚而可說
那睡童本身就活在另一個時空,並非鬼神怪異論調,而是他鮮明無比的生動心象由雕者與
看者和評者共同建構而成,歷久不衰。這件穿脫之間的小孩作品也是一樣,他到底是正要
把上衣拉下來呢?還是他正在脫去的過程?會不會塑者由這個看似沒有標準答案的畫面拋
給來百貨公司的訪客一個趣味橫生的大哉問,你來了,同時你也沒有來,你去了,同時你
又沒有離去。如果在這個時光看來瞬凍的當下,你選擇了他正要穿好衣服也可以,你決定
了他是穿衣服前的脫去上衣階段也行,又或者他脫了又穿,穿了又試,試了再試。
像雕塑者一樣,只是他們一刀不能多、一動不能少,恰逢最精準的神情與到位,我們心裡
都很清楚,在這個木衣的背後沒有臉,除非他是由二件式的木製拼裝,也就是說確確實實
在木頭上衣之下還有另外刻一個面目。這也不失為一種創作的可能性卻少了甘脆與有力,
這個一體成型的「穿脫之間」,沒有臉看來很恐怖卻也留下無限想像空間,沒有明確答案
也是最好的答案,就算策展人給了答案,還是可以任由觀賞者再加選答。黑與白,是與非
,以上皆非,以上皆是,或是或非,放下隨心。
是為感觸。
--
[m[1;37mhttp://pilikang.pixnet.net/blog
胡愛晏
你曾努力多久並不重要。而是你目前還在努力嗎?那才是重點。P.182(與神對話)
創意文案、旅宿美食神秘客、、多元化文藝寫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6.85.25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從不曾了解到 無條件的愛
才是至高無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