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

吳通事詩 作者:傅錫祺


簡評 吳鳳被神化似乎變成一個必需要的過渡階段,以示出草惡習的改變
http://ipoem.nmtl.gov.tw/Topmenu/Topmenu_PoemSearchOverViewContent?CatID=1106

吳通事詩

作者:傅錫祺
2014 戰爭與災異/戰爭
通事名鳳,嘉義人也。嘉義生番,常為人害,為通事者,年以數人命買其歡心。迨鳳為通事,屢託故遷延三年,而番來責欠,鳳遂遇害。死之日,番見鳳躍馬橫刀,馳騁於社中,番大懼,發誓永遠不為人害,乃得安堵,該地自是無番害。本年重新其祠,董其事者以啟徵詩,作此應之。
鬼倀1那肯自貽嘲,死後魂猶搗敵巢2。合鑄黃金3千載祀,不教異族4禍同胞。風鶴5深山久不驚,武巒6義俠永留名7。斜陽憑弔橫刀地8,恍惚9猶聞喊殺聲。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入《全臺詩》第貳拾壹冊。在清代前期社商、通事,負責與原住民村社進行徵稅與貿易(貨物交換),通事可說是官、民與番社之間的橋樑。自康熙末廢除社商,通事權責更大,勞役番民,文獻多載,甚至激出番變。阿里山諸社入清早已歸化不稱「生番」,為通事者,年以數人命買其歡心,此通事媚番之行為,並無可據。劉家謀海音詩又有言:「沿山一帶有學習番語、貿易番地者,名日「番割」;生番以女妻之,常誘番出為民害。」非指通事而是「番割」危害。且清領前期,僅熟番社設有通事,吳鳳事蹟從一開始就有許多書寫上的盲點,並且與原住民(生番)馘首風俗完全不同,明顯勾串想像的成份居多。本詩為傅錫祺因大正2年(1913)吳鳳廟落成,參與徵詩的作品,贊揚吳鳳捨身為民之舉的傳說。日
治臺灣內山原住民頻繁反抗,時政府又以「五年理番計劃」對原住民武力相向,時空交疊,尾聯二句,亦有「藉事」反思之跡。
傅錫祺(1872-1946),字復澄,一字薰南,號鶴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從不曾了解到 無條件的愛
才是至高無上的力量

Plurk

Facebook 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