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

聞臺灣時事有感三首 作者:日高梅嶺

簡評 以財狼虎豹形容人,又以其猶知撫養恩來對比,「人」的自我優越感,以物種為比擬物

http://ipoem.nmtl.gov.tw/Topmenu/Topmenu_PoemSearchOverViewContent?CatID=1307
聞臺灣時事有感三首

作者:日高梅嶺
2014 戰爭與災異/戰爭
插天山1對枕頭山2,接角光形3指顧問4。黠虜5襲來如驟雨,戍兵6奔潰7幾人還。(其一)
十八師團8兵有餘,臺灣蠻匪9尚紛拏10。九原11願起西鄉12得,瘴霧13蕃煙付一噓14。(其二)
豺虎15猶知撫養恩,萬千化外16十年存。請看諸葛17南征計,折服18蠻心絕禍根19。(其三)

【題解】
本組詩為七言絕句,載於《臺灣日日新報》1907年12月20日。組詩提到插天山與枕頭山,此二山位於臺灣桃園復興鄉。組詩內容敘述明治40年(1907)日本人為了延伸插天山隘勇線,於是由深坑與桃園二廳分頭進行擴張,日軍在5月佔領桃園枕頭山,過程爆發日軍與泰雅族原住民強烈的衝突,日軍首戰敗退。後來日軍十八軍團與泰雅族原住民雙方激戰四十餘日,雖死傷慘重,然而日軍攻頂插天山,終於在8月完成延伸隘勇線,枕頭山也因此被稱為日本「理蕃史上最初的大激戰地」,此即著名的「枕頭山之役」,桃園枕頭山亦成為臺灣著名的臺日古戰場。
本詩為日人日高梅嶺所作,除了記錄當時發生「枕頭山之役」的慘烈戰事之外,第三首是以中國諸葛亮收服南蠻的典故,表露希望臺灣能接受感化歸順之心意,詩中充滿日人優越心態。
【作者】
日高梅嶺(?-?),生平不詳。
【注釋】
  1. 插天山:地理位置屬於雪山山脈北段,位於臺灣北部烏來、三峽與桃園復興鄉。1907年日軍為擴張插天山隘勇線,於是與當地山區泰雅族原住民發生激烈血戰。
  2. 枕頭山:位於桃園復興鄉,早期臺灣原住民泰雅族人稱枕頭山為「蓪草山」,後因泰雅族人尤幹鐵木曾將日軍將領頭顱斬斷,取回家當枕頭,故改名為「枕頭山」。1907年日軍為擴展插天山隘勇線,在枕頭山與當地山泰雅族原住民發生激烈血戰,史稱「枕頭山之役」,因此「枕頭山」成為著名的臺日古戰場。
  3. 接角光形:意指建造隘勇線的工法,或者設計圖。
  4. 顧問:在某一專業領域,備以接受諮詢的專家。
  5. 黠虜:音ㄒㄧㄚˊ ㄌㄨˇ,狡猾的敵人,本詩指「泰雅族」原住民。
  6. 戍兵:原指駐守邊疆的兵士,本詩指駐守在隘寮的隘勇,用以對番民警戒或者防衛。
  7. 奔潰:指四處逃散。本詩指日軍與隘勇為擴張「插天山隘勇線」,遇到泰雅族原住民的襲擊。
  8. 十八師團:日軍十八師團創設於明治40年(1907)11月13日,屬於日本陸軍的陸軍師團。
  9. 蠻匪:本詩指襲擊日軍的泰雅族原住民。
  10. 紛拏:拏,音ㄋㄚˊ。混亂錯雜的樣子。
  11. 九原:或作「九泉」,意指人死後居住的地方,或作墳墓。
  12. 西鄉:或作「西嚮」,面向西方。
  13. 瘴霧:指深山裡的瘴氣。
  14. 噓:感嘆語氣。
  15. 豺狼:原指凶惡的野獸,本詩指襲擊日軍的泰雅族原住民。
  16. 化外:指政令教化無法到達之處。
  17. 諸葛:指三國時代的孔明。曾七擒南中孟獲(南中,今雲南貴州),後得孟獲臣服。
  18. 折服:使人服從。
  19. 禍根:指禍事的根源。
【延伸閱讀】
  1. 劉育英〈臺北竹枝詞〉,《全臺詩》第拾貳冊。
  2. 黃守謙〈輓黃南球翁〉,《全臺詩》第貳拾冊。
  3. 呂鷹揚〈角板山一行〉,《全臺詩》第拾陸冊。
(陳鍾琇)
 
----------------------------
行政院文建會藝文部落格
http://blog.moc.gov.tw/blog/pilika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從不曾了解到 無條件的愛
才是至高無上的力量

Plurk

Facebook 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