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

祝海軍特別志願制度施行 作者:謝汝銓


 http://ipoem.nmtl.gov.tw/Topmenu/Topmenu_PoemSearchOverViewContent?CatID=1349

簡評:當兵變成是一種「權利」?當時台灣人沒有這義務,但卻有數萬人爭破頭欲當志願兵,還是沒有軍銜的軍夫、軍屬,真是難以致信。

祝海軍特別志願制度施行

作者:謝汝銓
2014 戰爭與災異/戰爭
婆娑洋上七鯤島1。氣候溫和風景好。抗清重廈鄭延平。率師渡海紅夷討。拓土移民三百年。鄭氏先亡清亦倒。版圖易色政新施。被澤皇朝民皋皋2。薄斂3省刑五十秋。一德同風行偃艸。大東亞戰4興義師。滿華兩國5聯結早。皇軍前線殲美英。共榮圈創同種保6。族姓閩粵與高砂7。實踐大和武士道。既先志願陸軍兵8。勝戰南洋殺夷獠9。者番10何幸下恩綸11。許列海兵伸素抱12。寄語同胞諸少年。休為駑馬芻戀皂13。祖宗多隸水師來。巨艦臺澎風浪浩。急爭祖逖著先鞭14。合格神前為君禱。

【題解】
本詩為七言古詩,載於《風月報》第177號,昭和18年(1943)6月15日,頁32。日治時期,臺灣人沒有服兵役的義務與權利,所以往昔徵調臺人投身戰場,都是以無軍銜的軍夫、軍屬等身份處理。
然而,隨著日軍在太平洋戰爭中轉攻為守,大量兵力消耗於南亞各島,為增加兵源挽回頹勢,昭和17年(1942)年1月,臺灣軍司令部實施「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准許年滿17歲,無重大前科,且符合體格標準的臺灣男子,申請志願從軍,此舉在臺灣社會引發熱烈響應,第一回招募,便有42萬餘人競爭約1000名的志願兵名額。
隨後,循著前例,「海軍特別志願兵制度」,也於昭和18年(1943)5月實施,同樣興起一波志願從軍的熱潮,而本作則是在此時空環境下,鼓勵臺灣青年投身志願兵行列的代表性詩作,可以反映出當時臺灣社會主流媒體的輿論傾向。
【作者】
謝汝銓(1871-1953)。見〈寄滿洲國外交總長同宗介石君〉。
【注釋】
  1. 七鯤島:本指安平沿海的七鯤鯓,即七個沿岸沙洲。此處則借指臺灣而言。
  2. 皋皋:歡喜自得的樣子。
  3. 薄斂:減輕賦稅。
  4. 大東亞戰:指大東亞戰爭,即1941年日本對美英等國宣戰後的戰局,今多稱之為太平洋戰爭。
  5. 滿華兩國:分別指以愛新覺羅‧溥儀為元首的滿洲國,與以汪精衛為首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兩「國」當時皆為日本的同盟國。
  6. 共榮圈創同種保:同種,指同為黃種人。而大東亞地區的黃種人,團結起來對抗白種人殖民者的範圍,則稱為大東亞共榮圈,實際範圍幾同於二戰時日軍佔領或影響的區域。全句意指,大東亞共榮圈創立後,黃種人便得以保全。
  7. 高砂:因日本史籍稱臺灣島為高砂島,日治後日人援引詞彙,稱臺灣原住民為「高砂族」。
  8. 志願陸軍兵:二戰末期,因兵源不足,1942年1月,臺灣軍司令部實施「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讓臺灣青年以申請審查的方式志願從軍。
  9. 夷獠:指外國侵略者,此處特指白人殖民者。
  10. 者番:這番、這次。
  11. 恩綸:帝王降下恩典的詔書,此指「海軍特別志願制度」施行而言。
  12. 素抱:平素的抱負、志趣。
  13. 駑馬芻戀皂:劣馬惦記著馬槽中的食料。比喻貪圖安逸,無遠大志向。戀皂,戀棧之意。
  14. 祖逖著先鞭:即「猛著先鞭」之典,《世說新語》記載,劉琨與祖逖為舊友,彼此常懷北伐之心,後劉琨得知祖逖任官,便在給親友的信中寫到「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耳」,意指擔心祖逖比自己早一步行動,後用此典喻指努力上進。
【延伸閱讀】
  1. 薛玉田〈志願兵〉三首,《詩報》第253號,昭和16年(1941)8月2日,頁11。
  2. 沈江楓〈祝泰沂從軍〉二首,《詩報》第302號,昭和18年(1943)9月7日,頁5。
  3. 陳文石〈送中山一君進入特別志願兵訓練所〉,《詩報》第290號,昭和18年(1943)2月21日,頁2。
(張明權)
----------------------------
行政院文建會藝文部落格
http://blog.moc.gov.tw/blog/pilika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從不曾了解到 無條件的愛
才是至高無上的力量

Plurk

Facebook 名片